临商银行金融消保风险提示:关于在校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风险提示
2024-05-08
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,损害社会诚信和社会秩序,是影响群众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公害。随着国家打击治理涉电信诈骗力度加大,诈骗形式也在更新,特别是开学季针对师生的电信诈骗也更加活跃,由于校园里学生社会经验不足,防范意识差,在校学生群体逐渐沦为电信诈骗违法活动的重灾区。
临商银行提醒广大在校师生:一定要对不明短信、不明网站链接和页面、不明手机APP提高警惕,尤其是在被要求提供个人银行账户敏感信息时,要多看多思,防范被诈骗风险,以下几种常见诈骗方式请广大师生谨防。
一、虚假校园贷款诈骗
诈骗分子通过网络、短信、电话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,以无抵押、低利息、不要求征信、只需提供身份证、当天即可放款等幌子,引诱学生添加其联系方式。当学生登录诈骗分子提供的虚假贷款平台时,需要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,如身份证、银行卡号、甚至需要填写银行卡密码。之后诈骗分子以各种理由称贷款无法提现,比如输入错误银行卡号而使账号冻结,需要缴纳“解冻费”等。
二、校园补助”诈骗
开学前后,有的诈骗分子会给新生打电话、发短信或发微信,以发放奖学金、助学金、生活补助等名义,引诱学生和家长上当受骗。请家长和学生牢记,无论是何种资助项目,都不会要求学生在电话中告知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手机验证码等信息,也不会无故要求缴纳任何费用或在ATM 机和网上银行进行操作,如有类似要求的,一定要提高警惕,致电官方核实真伪。
三、网络兼职刷单诈骗
诈骗分子通过短信、社交软件、电子邮箱等方式发布虚假广告,声称做任务可以领红包去吸引目标群体,引导受害人垫资刷大单,需要提现时以“联单、卡单、账户冻结”等借口拒绝退款以达到诈骗目的。
四、交友诈骗
诈骗分子通过一些交友平台获取学生联系方式,在与之交流的过程中,通过固定话术树立自身“人设”,取得对方信任。在确立了网恋关系之后,选择时机提出借钱周转、家庭遭遇变故等各种理由,骗取钱财后便销声匿迹。
五、人工智能诈骗手段
近年来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,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AI技术融合他人面孔和声音,制造非常逼真的合成图像来实施新型网络诈骗,这类骗局常常会在短时间内给被害人造成较大损失。
临商银行提醒广大在校师生,面对各类新型诈骗方式,一定要保护好个人信息,不轻易提供任何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给他人,不随意点进陌生链接、下载陌生软件,通过各种渠道核验对方身份,对潜在风险保持警惕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要端正消费心态,避免盲从,不超前消费,不贪图享乐、爱慕虚荣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,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。